downloadGroupGroupnoun_press release_995423_000000 copyGroupnoun_Feed_96767_000000Group 19noun_pictures_1817522_000000Member company iconResource item iconStore item iconGroup 19Group 19noun_Photo_2085192_000000 Copynoun_presentation_2096081_000000Group 19Group Copy 7noun_webinar_692730_000000Path
Skip to main content

雙反壓境 陸太陽能想外移

新聞來源: 工商時報 (2011.11.25)

 

美國商務部宣布對中國太陽能電池板啟動「雙反」調查之後,中國太陽能企業已經開始考慮將部分產線外移,以規避美方的高額關稅,甚至有企業表示計畫將產線遷移到美國本土,或者是加大對台灣同業的採購。

 

根據彭博社報導,江西賽維LDK表示,該公司可能把部分產線移往非洲、歐洲、北美,如果有必要的話,甚至直接搬移到加州。據了解,加州的太陽能發電系統家庭數量位居美國第一,也是江西賽維主要的客戶來源地。

 

對於美國的雙反調查,晶澳太陽能執行長方朋也坦承,為了慎重起見,我們需要一個完整的「解決方案」,但從長期策略看來,正在評估將產線設置到客戶鄰近區域的可能性。

 

投行Jefferies Group的太陽能產業分析師Jesse Pichel認為,啟動雙反調查之後,美國對中國大陸太陽能企業徵收高額關稅的機率非常高,但中方仍有許多方法可以規避這些關稅。

 

Pichel認為,大陸企業可以藉由提高對台灣同業的採購量,然後在大陸以外的地區進行模組的組裝,再出口到美國。例如無錫尚德就在北美擁有組裝廠,而晶澳也與海外廠商擁有密切的夥伴關係,就可藉由外包的方法來規避雙反關稅。

 

據了解,美國商務部在本月初宣布對中國生產的太陽能電池板啟動反補貼與反傾銷調查,準備對中國的太陽能產品徵收高額的關稅,引起多家中國大陸與美國廠商的不滿,大陸商務部更以強硬口氣指稱此舉是美方主動挑起貿易摩擦。

 

根據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USITC)的統計,從2006年到2010年為止,美國從中國大陸進口的太陽能電池板總額成長了將近6倍,所占進口太陽能板的比例也從16%成長到45%,今年1~7月的進口額更達到14億美元,已超過去年全年的進口額。中國大陸企業低價傾銷的手段讓許多美國同業被迫降價或離開市場。

 

不過對於雙反調查,美國當地的太陽能下游業者普遍表示反對,因大陸進口產品低廉,比起美國產品更具成本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