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GroupGroupnoun_press release_995423_000000 copyGroupnoun_Feed_96767_000000Group 19noun_pictures_1817522_000000Member company iconResource item iconStore item iconGroup 19Group 19noun_Photo_2085192_000000 Copynoun_presentation_2096081_000000Group 19Group Copy 7noun_webinar_692730_000000Path
移至主內容
用量測致品質 以標準齊遠近
推動量測與標準的尖兵--工研院量測技術發展中心副主任林增耀


FPD國際產業技術標準委員會在2007年底成立,SEMI Taiwan期盼透過國內各方的合作以促進台灣與國際間的交流,進一步孕育台灣FPD相關標準活動的產生。工研院量測中心副主任-林增耀正是本標準委員會「首席義工」。被推舉為本屆SEMI FPD國際產業技術標準委員會主席的林增耀投身量測領域已逾二十年,在他的眼中,量測在產業的發展上不但可以發揮cost down的影響,更可提升台灣代工在產業供應鏈中的價值地位(即value up)。更甚者如台積電、鴻海等企業更是因為善用制定規格、申請專利而成為業界屹立不搖的領導者。另外,由於韓國FPD大廠亦已開始高層間的溝通與交流,台灣是否也應及早跨出這一步? 林增耀強調「量測與標準能力可反應出大至一個國家,小至一個企業的競爭力」所以相關的產業協商與運作實不能緩。在測量領域,有句順口溜這樣說到:「量測致品質,標準齊遠近 (Metrology for Quality, Standards for Harmonization)。」或許林增耀就是深刻體認到量測對產業與社會、世界的深遠意涵,所以他已把量測領域的研究當作他一生的志業。

從量測看Cost Down

觀察目前台灣FPD的產業生態,林增耀從cost down與value up兩個方面闡述他的想法:「我在二年前至上海參訪SEMI China時,發現上海在產業橫向標準整合已經有所成果,」林增耀更有感而發地談到,「先不談上高科技的製程,我發現他們在玻璃基版的切割已經在規劃標準化了,整個上海地區只提供一種尺寸的面板切割!」反觀台灣廠商,雖然有垂直性上下游的整合,但是產業間的整合與協調溝通仍有待努力。」另外,供應鏈中的設備、材料商也因此被迫選邊站,然而一旦其供應鏈發生問題,該設備、材料公司可能因此面臨無可挽救的危機。若是產業橫向間有協定的規格與標準,就能減低這樣的風險,況且,面板製造廠商更是可以享受因為整合產業材料、設備所帶來的cost down實質成果。或許國內代工大廠礙於其下單公司的要求而無協議的空間,但這對台灣FPD產業發展而言,的確有其影響性,若是這樣的cost down策略無法實行,林增耀認為value up是另一條可行之路。

用量測致Value Up

林增耀分享到一個他所關心的現象,「為什麼同一個面板商所製造出的面板,掛上不同的品牌,最終竟有1_2萬的差價?」林增耀認為「面板的價值沒有被彰顯出來」是一個重要原因。「因為面板廠沒有掌握規格、標準這些利器」,若是面板製造商可以進一步地採用計量手法,將畫質或是品質予以數量化,長久下來,產品本身的價值將可提升,因為對下游廠商或消費者而言,產品的可靠度有所依據,這就是林增耀認為可以透過量測標準來value up的明確做法。所謂的「量測致品質」道理就是這麼簡單,林增耀笑著說到。「由量測的角度切入標準,進而突顯其品質,廠商就可因此而獲利!」

代工產業自我加值 聯合眾力台灣發光

林增耀引述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之前所提出的看法:「華人在下個世紀,不能只掌握了技術,也要掌握制定標準的平台。」過去,工研院做了很多努力,將技術轉化成專利,而將專利轉化成標準是下一步努力的目標。林增耀認為台灣初期成功地從代工連結到全球產業鏈,確實創造了豐碩的營收,但如何在這產業鏈中突顯價值,甚至有更好的議價能力,量測標準的制定與研議是很好的切入點。「台灣廠商的格局與野心要更大,才能提升其在產業供應鏈中的價值。」林增耀再次強調。他更逗趣地說到「若將台灣面板界的幾隻老虎加總,其威力可號稱世界第一,更勝韓國大廠呢!」所以若能結合各廠力量以發揮更大的影響力,勢必對台灣整體產業提升有所助益。

推進台灣產業競爭力的巨大渦輪-「產業高層的允諾與合作」

在目前SEMI Taiwan的FPD國際產業技術標準委員會中,成員來自供應鏈上、中、下游廠商算是完整,但若有更多來自高層的允諾與支持,將使標準委員會的運作更有效益。林增耀認為「量測」與「品質」在概念上有某程度的相似性。對一個企業而言,對於「品質」的要求與堅持,來自高層的允諾絕不可少,林增耀舉例說到「過去韓國三星為打破其次級品的商品形象,對於製造瑕疵的產品不惜予以破碎,以確切落實他們提升品質的決心!」這樣的執行魄力如果沒有來自高層的允諾與堅持,是很難實踐的,而現今的三星的品牌形象更無法建立。同樣地,標準的制定與協商如果沒有高階的投入,只能牛步前行,最終也將影響國家產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因為參與SEMI Taiwan國際產業技術標準委員,我得知SEMI Korea已經於本年初成立「SEMI韓國產業技術標準策略諮詢委員會」(Korea Standards Advisory Committee),其中的成員皆是韓國各大廠的副總層級以上的高階主管,現在大家都知道「世界是平的」這個思維,台灣的腳步是否能跟上國際趨勢,加速產業相關標準制定與準備,在在考驗著企業管理者的經營智慧。

見微知著 量測能力展現國力

投身量測領域多年的林增耀,也窺見了台灣在量測與標準領域的興衰,林增耀指出「在我的觀察中,量測與標準其實是一種經濟實力的指標!」十多年前,在量測、標準領域的成就,亞洲部份以日本最為領先,台灣也有很好的聲譽而名列第三,韓國排名還在台灣之後。當時,泰國的參訪團甚至捨棄赴日取經,選擇台灣作為其量測、標準的訓練與觀摩基地。反觀這幾年的現況,韓國在訂定標準與計量上已經超越了台灣,所以我說標準的確可反映出一國的經濟實力,可見標準的重要性不可小覷。

國際大廠的致勝法則-「掌握專利&標準 成為產業領導者」

從微觀的角度,量測與標準反映經濟實力的事實亦顯現在企業體中。林增耀舉了兩個國內知名企業進一步說明:國內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在製程中自成一格,不但主宰晶圓代工標準與技術的制定,日前更研擬全新平台,宣示要成為Foundry界的Intel。另一個成功模式,則是鴻海的成功軌跡。鴻海從初期的連結器、機殼,不斷擴展其事業版圖,由邊垂零組件製造滲透到核心產品的製造,利用代工版圖的擴展,善用專利佈局不斷開發市場亦是很好的實例。其實,鴻海多年來一直與標準局有很多的互動,隨著規模擴張,不斷累積專利、制定規格標準。

當然,這兩個企業的成功模式有明顯的不同,但不論是台積電在製程上的精進研發,或是鴻海集團以包夾式策略囊括各代工機會,他們的共同點就是把自己做大並掌握了規格、專利和標準,進而成為產業中訂定規格、標準的領導者。而FPD這後起之秀,是否亦能從其他產業過去的成功經驗中擷取精華,攸關未來的發展,尤其是FPD未來多元的應用發展,相關標準的掌握絕不能輕忽。

心存感念 貢獻己力

拿起一張二十年前甫進入工研院,一行人浩浩蕩蕩地赴美接受專案訓練的大合照,林增耀有感而發地談到:「照片中十多位的老戰友如今亦也各奔東西」,只有林增耀依然固守崗位成為量測中心的元老級同仁。在問到為什麼這多年來,他能一路走來始終如一?林增耀謙虛地說:「其實我覺得自己很幸運!」「在甫入工研院初期即有赴美進行專案研習的機會,幾年後又派任至英國進修博士,在歐洲的四年進修生涯中,我因為參與了歐盟的標準相關組織與活動而視野大開…」

這一連串的能量累積,奠定了林增耀在量測領域深厚的基礎與信念。或許在一般人眼中,這不是一個賺錢發財的行業,但對林增耀而言,他卻在量測世界中發現神聖的殿堂,投身工研院量測中心一轉眼就是二十個年頭,林增耀很感謝工研院給他的滋養培育與一路走來諸多貴人的提攜,「現在對我來說是一個貢獻與付出的階段」林增耀帶著滿心的感恩說到…。